首頁
1
關於我們2
Missing parameters [areaServed]

關於觀音線

緣起與服務理念

緣起

「觀音線」創立於民國80年,由淨耀法師與果真法師帶領一群熱心公益的佛弟子,所成立的社會服務團體。有感於現代人心靈空虛,各種婆媳、外遇、親子、家庭、人際、課業、職場、精神等心理問題日趨嚴重,本著觀世音菩薩「同體大悲、尋聲救苦」的精神,召喚一批從事社會工作、心理諮商、教育與企業等學有專精、熱誠投入的佛教人士,共同發起成立。

104年4月,為讓社會大眾更了解觀音線的服務性質,同時具備心理與社會關懷的內涵,在第十一屆第二次會員大會通過更改名稱為「臺北市觀音線心理暨社會關懷協會」。

宗旨

觀音線秉承 觀音菩薩「慈悲喜捨、尋聲救苦」之精神,及專業輔導之理念,服務對象不分宗教、種族,為需要的人提供服務,協助當事人與家庭恢復生活功能,啟發個人內在潛能,提昇家庭功能、增進家庭和諧。
 

簡介
開先河散播心理協談的種子
民國78年,「觀音線」首開佛教界先河,開始籌備、訓練電話協談線志工,並於民國80年1月6日正式開線服務。是第一個結合佛法與心理輔導,針對一般社會大眾需求而設立的協談專線、更是以此作為理論基礎而設立的專業協談機構。

「觀音線」以循序漸進而專業嚴謹的志工培育養成課程,訓練了無數的宗教師、志工投入社會關懷工作,也將關懷對象拓展到獨居長者、長者安養機構、社區憂鬱傾向的民眾等,舒緩他們心理和人際關係膠著的痛苦。
觀音線讓社會資源的運用與弱勢家庭的陪伴與協助更為專業與有效。

 

服務對象

  • 弱勢家庭
  • 獨居暨弱勢長者
  • 長者之照顧家屬
  • 情緒憂鬱低潮者
  • 一般社會大眾

誰是[心苦人]?

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,全台灣約有200萬人有憂鬱傾向,
顯示著社會環境從過去飢荒的年代來到了心靈飢荒的時代,雖然生活在現代的人們,
能獲得更多元、豐富、快速的資訊,但也同時也承受比以往更複雜、繁重的壓力與困難。
有許許多多的人正勇敢堅強面對現實中種種壓力,不論是來自經濟、職場、人際、家庭還是情感,
然而勇敢堅強背後那疲累的心靈卻無充電舒緩之處可去,不斷地維持勇敢與堅強的結果,也許有助於問題解決,
但也不斷地消耗著疲累的心靈,以至於失眠、焦慮、憂鬱、恐慌、心悸、雙手發抖,
自律神經失調等現象就發生了。凡是嘗試勇敢堅強面對生活,但內在心靈其實疲累不堪者,都是「心苦人」。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time_continue=6&v=ZDTWCEqPLuU

更多[心苦人]資訊

http://www.kuanyin-line.org/index.php/46-atest-news/bulletin/283-2018-2-21

服務項目

電話協談

經過至少120小時協談知能訓練的志工。在線上傾聽來電者的心聲。

長者關懷

長期深耕於安康社區長輩服務與觀音麗麗樂團走動式關懷。

心理衛生推廣

舉辦各種主題心理衛生講座,促進心理健康

公司團隊

第十五屆理監事
2022年
歷任理事長
1993-迄今

公司大事記

籌備

  • 78/06 淨耀法師發起籌辦「觀音線」,電話協談線開始訓練協談志工。

觀音線開線

  • 80/01/06  「觀音線」開線典禮,當年隸屬於佛青會社會服務部。

協會成立

  • 82/02/27  「台北市佛教觀音線協會」成立。

更名

  • 104/04    更名為「臺北市觀音線心理暨社會關懷協會」。

心理諮商所

  • 113/01    成立附屬作業組織:愛牽手心理諮商所。

本網站利用 Cookie 來執行網站服務並改善您與我們的互動。若您同意我們放置相關 Cookie 資料,繼續瀏覽讓本網站繼續為您服務。